审计统计工作是审计机关的一项重要基础性工作,统计工作水平的高低,直接关系到审计成果的体现。近年来,审计统计工作逐渐受到各级审计机关的重视,统计工作力度逐年加大,规范性水平也在逐步提高,但从县级审计机关统计工作的开展情况来看,仍存在一些困难和问题。本人结合审计统计工作实践,浅谈几点体会。
一、基层统计工作存在的问题
(一)统计工作程序不规范。
从报送时间来看,按照规定,审计报告发出后至多两个月内就应该完成计划统计台账的填报。但现实中,由于各种原因,审计人员没有及时对审计文书进行整理,上报给统计部门,往往到年终才集中填报所有项目的报表,使得年终统计工作量陡增。
从报送流程来看,统计数据本应该“谁主审谁填报”,由科室负责人、综合科室统计员、分管领导层层审核,统计管理部门与各业务部门联动,共同完成上报工作。基层审计机关的普遍情况是,各阶段工作都由统计人员一人负责。审计项目完成后,统计员通过业务人员或收发室获得审计报告和其他业务文书,直接据此填写和上报统计报表,统计工作变成了一个股室甚至一个人的事。
从工作过程来看,由于统计人员大多是兼职,做统计的电脑往往被用来做多项工作,兼职统计员甚至需要提着做统计的电脑外出审计,有的电脑还连接了外网,严重威胁统计数据的安全,为统计工作带来极大隐患。
(二)统计数据质量不过关。
1.重要数据不统计。很多审计机关顾虑重重,担心数字金额过大、问题过于严重太“出风头”,引起上级审计机关关注,造成审计工作“被动”。
2.关键数据不准确。客观上,统计软件中的指标往往不能与报表上的问题相对应,要么把查出的问题全部笼统填入统计指标的“其他”,要么只能选一个相近的指标,模棱两可“差不多就行”。主观上,业务人员对问题金额性质的界定理解模糊,有的统计人员对一些审计项目的审计业务文书中审计查出的主要问题的定性和界定理解不透,填报口径不一致,造成数据不准确。还有统计人员只注重审计处理情况的填报,忽视审计处理结果落实情况的上报。
3.数据可用性不强。一方面是统计人员没有准确理解指标的内涵,造成所统计的数据并非是真正需要的,在很大程度上做了无用功。另一方面,很多重要指标统计软件中没有,统计目标不明确,横纵向对比极其不方便,统计数据难以作为决策的科学依据。
(三)统计队伍存在问题。
1. 基层审计计划统计员全部是兼职统计员,除了每月报送统计数据,每季度撰写统计分析报告之外,还要兼职多项工作。有的统计员甚至被派出审计,这些一定程度上影响了统计数据的及时、准确、安全上报。
2.统计工作性质要求各审计单位统计员保持稳定,但这一点很难做到。以某市审计系统为例,2014年,某审计局的兼职统计员怀胎8月还在做统计,某审计局兼职统计员在重症监护室还做统计,某审计局兼职统计员结婚当天中午回到办公室做统计。即便统计员如此敬业负责,仍无法保障统计人员的稳定性。2014年,某地六个县中有三个县发生统计人员变动,为统计工作带来极大不便。
3.人员素质参差不齐。统计工作要求统计人员掌握一定财务知识,能够理解计划统计软件中的各项指标、有一定计算机运用水平,还要有高度责任心和严谨的工作态度。现实情况是大多统计员没有什么审计经验,又不是科班出身的年轻人,需要长时间培养才能保证胜任统计工作。
(四)统计数据利用率低。由于统计成果利用意识不强,统计数据质量较低等原因,基层审计机关的统计数据的利用只限于各阶段的工作总结中。缺乏对数据的深层次挖掘,无法分析出重要信息情报,大大减弱审计统计信息作为国民经济运行的“监测器”和“晴雨表”的重要作用。
二、加强统计管理措施的建议
为了更好发挥统计工作的效用,应该采取以下对策:
(1) 提高对统计管理工作的重视。统计数据上报是反映全局审计工作成果的一项重要工作,应该由审计机关局长一把手亲自抓。在每年工作会议上,强调统计工作的重要性,明确统计相关各项制度,要求全局配合统计工作。日常工作中,统计工作所在科(股)室应为统计员留出统计工作时间,肯定统计员的成绩,并对工作中遇到各种困难和阻力,给予支持指导。
(二)完善统计工作管理制度。根据具体统计工作流程,扫描制度漏洞,将已有制度中不合理、不科学、难以实施的部分剔除,补充切实可行的条款,并且让制度可以真正运行起来。在计划统计考核方面,应该细化考核指标,并严格按照考核细则打分。进行年度目标考核时,以平时建立的各科室报表填写情况台账为依据,对出现重报、漏报、错报等问题的,严格按照考核办法予以扣分。最后,对重要制度进行宣传和学习。可在年初全局工作大会期间,将已经制定的各项制度、规章、办法发每一个科室学习,并在平时工作中严格执行,对执行不到位科室进行通报。以此加强巩固制度的公信力和威慑力,切实发挥制度的规范作用。
(三)加强队伍建设。一是提高人员素质,保证工作顺利开展。一方面,挑选具有良好的财经知识背景、审计实践经验丰富、宏观意识强的人员充实到计划管理工作岗位,不断提高其综合能力和素质,使之适应计划管理工作的需要。另一方面,根据审计人员自身的知识结构,因材施教地提供相应的培训机会,使个人能力与审计工作紧密结合。积极选派计划统计人员参加计划统计管理软件培训。通过学习和传达,让统计人员和业务人员了解审计计划统计工作相关制度规定,掌握统计各项指标的填报方式,把握好填报口径,理解计划统计相关指标,掌握计划统计管理软件操作使用。在思想上提高审计人员对审计计划统计工作的认识,为日后工作的顺利开展奠定为日后工作的顺利开展奠定基础。二是设置预备统计员,保障统计工作连续性。统计工作连续性、专业性较强,应尽量保持计划统计人员的稳定性,并在时间上给予保障。在保持统计工作连续性方面,具体可以如下操作:除了负责统计上报的统计员之外,再安排一个预备统计人员。同时参加计划统计管理方面的培训,每月利用几小时掌握基本的统计流程,并通过“实习”操作,保证质量和水平。当常规统计员由于不可抗拒因素不能继续工作时,预备统计人员可以随时胜任,这样可以大大降低突发情况带来的麻烦和挑战。
(四)加强对统计成果的利用。完善软件中统计分析模块,利用软件自动生成功能,生成直观清晰的统计分析图表,通过百分比饼图、对比柱状图等方式,从审计查出的问题、审计处理及执行情况、经责审计和成果利用等几大板块进行横向和纵向对比,从而更好地调配审计资源,为服务经济建设大局增力。上级审计机关适当加强对地方统计分析的指导,明确分析目标、统一指标,充分利用地方审计统计资源,为领导了解情况、掌握问题、做出决策提供依据。 |